雏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急性、高致病性传染病,常给养鸭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。因此,如何进行快速诊断,做好防治工作显得至关重要。现将中草药治疗该病的情况介绍如下。
1. 流行特点 该病主要侵害2—3周龄雏鸭,一旦发病,发病率可达100%,死亡率高达g0%左右,随日龄增长,发病率、死亡率均逐渐降低。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,饲养管理不良、营养不全、鸭舍潮湿、拥挤,均可诱发本病。
2. 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,病鸭精神萎顿,食欲废绝,行动迟缓,两翅下垂,眼半闭以头触地昏睡、排黄白色或绿色稀粪,不久即出现神经症状,共济失调,身体倒向一侧。两脚痉挛,呈划水状,死亡前角弓反张。
3. 剖检病变 肝肿大,质脆,色淡或发黄,有出血点和出血斑。少数病鸭肝脏表面有坏死病灶,胆囊肿胀,充满淡绿 色胆汁。脾肿大,肾肿胀出血。根据流行病学,临床症状和解剖病理变化,可初步确诊为雏鸭病毒性肝炎。
4. 防治措施 2001~2003年,笔者曾用中草药治疗发病雏鸭30余群3万羽左右,治愈率95%以上。 4.1加强卫生消毒鸭舍、运动场及饲养用具彻底卫生消毒。 4.2 中药组方(1000羽雏鸭用药量)板兰根200g、茵陈200g、龙胆草150g、风尾草250g、地锦草200g、大黄150g、柴胡150g、白芍200g、枝子200g、甘草100g,先用凉水浸泡0.5h,后煎汁内服,每天1剂,连用3—5d,若病情严重者可用滴管喂服,每天4~5次,每次5—8滴/羽。
编辑:供求信息 本文来源:中草药治疗雏鸭病毒性肝炎
关键词: 供求信息